15%失業率 瑞典茶壺風暴驚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陳一姍/專題報導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對於來自高失業,等於燒炭、自殺新聞的台灣記者而言,真實失業率比台灣高兩倍的瑞典

社會,令人匪夷所思。 「可不可以講個稍稍悲慘的故事,」我們的問題,惹得瑞典健康

與社會事務部政治顧問桑德摩(UlricaSundholm)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無色、無味,看不見、摸不著,但與移民問題糾結的勞工議題,正是福利國模式一大挑戰

。在丹麥與挪威,勞動議題是勞工不足;在瑞典則是供需面都有問題,年輕人與移民實質

失業率過高,有工作者請病假,導致生產力大受影響。「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就業與非就業

的差距,而非貧富差距,」溫和黨秘書長胥格曼說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不願工作甚於貧富懸殊



「工作」是北歐福利國模式,能不能維繫的關鍵。《台灣女生瑞典樂活》作者楊佳羚指出

,北歐模式是在「全民皆工作」假設下,所建立的跨階級團結。加上於路德教派就強調工

作,在北歐工作不僅是薪水袋,還代表社會參與與融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現任丹麥總理的前經濟智囊團漢森(Hansen)指出,丹麥未來幾年最大的問題,就是勞工

不足,造成未來四年經濟成長率只有一.二%,名列已開發國家最後一名。勞工不足來源

:一是有一五○萬人依賴社福過日子,無意願工作;另一就是個人所得稅六三%,遠高於

已開發國家平均,對於技術人力吸引力不足。丹麥產業總會首席經濟學家羅斯莫森(

KRasmussen)則說,不僅無法吸引人才,逼的許多丹麥大學生畢業後,到別的國家闖蕩,

腦力外流是另一個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請假成本侵蝕建設預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在瑞典,失業則是社民黨去年大選落敗的關鍵,也是新政府著力最多的議題。去年大選時

說破「國王新衣」的一篇麥肯錫報告指出,瑞典官方失業率數字不到五%,但如果把政府

就業方案(類似台灣多元就業方案)工作者,與隨時可立即工作但沒有找工作的人算入,

失業率就高達一○%。再把工時不足的人口加入,瑞典真實失業率達一五%。而且隨著全

球化牽引工作外包,未來十年,將有十萬到二十萬工作外移。另外,OECD研究也指出

,瑞典人病假太好請了,一年請七、八天病假,等於平白多了一周長假,全球僅次於印度

八到十天;而瑞典高達一五○萬失業人口靠社會福利,不願做低薪工作。生病加上失業人

口,一年占中央政府預算二一.六%,侵蝕到其他基礎建設預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為了解決勞動市場的問題,瑞典新政府上台後已微調多項措施,鼓勵回到職場。包括:降

低低收入,尤其是女性的稅率,讓就業與失業收入差距拉大,鼓勵人重回職場。另外,瑞

典現在也在討論,請病假要有醫師證明等。但在創造就業部分,目前還看不出成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譬如:瑞典中小企業不敢僱用員工,關鍵在解雇員工不容易。瑞典解雇員工有一個規則就

是「最後進來,先解雇(lastin,firstout)」,法令雖允許一定數量的例外,但小公司

人少,調整空間就不大。瑞典六五%中小企業是一人公司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提升競爭衝擊北歐價值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跟全球化的速度相比,北歐勞動市場調整緩慢,最大原因在「每一個調整都牽涉到北歐價

值」。譬如:有人建議取消「最後進來,先解雇」,這樣中小企業就會比較提供就業機會

,這涉及北歐人重要的平等價值。有人建議減稅,就觸動社會「貧富差距」拉大的敏感神

經,儘管極右派經濟學家認為「貧富差距不是優先問題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瑞典前財政部長派得紐德就嚴厲批評,新政府減稅、公營事業私有化,將加深社會貧富差

距。有些政策和結果,一旦成為定局,即使社民黨執政,就很難挽回。「北歐具競爭力,

就是我們在新舊工作有個「社會橋樑」他說,北歐模式的社會橋樑是公平的失業補助、終

身學習和活躍的市場政策,使全體人民不憂心改變。如果改革太過,侵蝕橋樑地基,反而

使人待在原地,拒絕改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因為全球競爭而必須調整,是否會侵蝕競爭力的基石?這個弔詭的命題,在北歐正在尋找

新平衡點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ysue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